學會讓生活更有條理

  • FrankFrank
  • /
  • 5 分鐘閱讀
  • /
  • Aug 30, 2020
  • /
  • - views

我是一個有條理的人嗎?某種程度上或許吧。但至少還遠未達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標準。最近一直待在家中,多了很多很多安靜的獨處的時間,讀到一些關於自我管理的書,也看了一些這方面的 Youtube 頻道影片,越來越認同自我管理,條理生活的重要性。鑑於此,自己也嘗試著學習提升一下自我管理,讓生活更有條理的技能。這篇文章,也算是將一些學到的心得做一個總結。

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記憶能力

生活就是由大大小小各種不同的事情來組成,所以說有條理的前提,首先就是要確保不要遺漏事情,特別是重要的事情。但,人的大腦不是電腦,總會遺忘。所以第一個重點就是不要依靠大腦來存儲事情,而是要靠其它的媒介來儲存各種生活中的事情或重要資訊。而這個媒介,必須符合以下幾個要求:

  • 易於獲取,即隨時隨地可以接觸到;
  • 值得信任,你要放心把資料記錄在上面;
  • 不會丟失,確保不會有一天你含著眼淚發現所有資料不見了;

我從很早前就使用 Evernote 來記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瑣事,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今天。我也曾經嘗試過用紙本筆記本來記錄一些事情,但畢竟紙本筆記本不能總是隨身攜帶,而且亦不便永久保存。

花時間去做計劃

若要想生活變得更加條理,做計劃是非常重要的。有人可能會反駁說「我就是一個隨性的人」,但其實有沒有想過,「隨性」,也免不了計劃。舉例說你突然想去吃一頓大餐,這個「想」,其實你已經在計劃了,只是提早多少時間計劃而已。做計劃的時候,往往會將一些自己「隨性」的時候不大會做的事情提上議程,舉我自己的例子,如果我不去做計劃,我「隨性」的時候斷然不會突然想去跑 5 公里,不會突然抽時間來整理抽屜,不會突然坐在電腦前寫現在這篇文章。做計劃的時候,也會不知不覺的讓生活變得更加高效。

做計劃,必須要有一個完整,安靜的時間。要靜下心來思考,怎樣對未來的自己發號施令。這時候可以參考艾森豪威爾決策法則,將事情根據重要性和緊急度來區分輕重緩急。當你手握大權,可以指揮未來的自己時,也請手下留情,計劃不能太苛刻,要可被執行,否則未來的自己執行起來就會像老闆要你加班拼命完成 mission impossible 時你的心態。

圖片來源: https://j.mp/2Gb0Jxc

另外,做計劃的時候,最好將類似的事情盡量放在一起,因為當大腦從一個 task 轉到另一個 task 是需要時間來進行適應的,如果將性質類似的 task 放在一起,大腦會更加順暢的無縫過渡,從而提高效率。舉例來說,如果你計劃明天要讀書,買菜,寫文章,洗衣,收拾房間,那不妨就將寫文章和讀書放在一個相鄰的位置,洗衣,買菜,收拾房間放在另一個相鄰位置

設計適合你的計劃系統

做計劃的方式多種多樣,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說要怎樣計劃。最近很流行的「Bullet Journal 」,是一個美國設計師 Ryder Carroll 創立的筆記法,裡面有很詳細的內容格式,例如索引頁,未來規劃表,月計劃,日計劃等等。雖說這個 Bullet Journal 有它的優點,但就我自己目前而言我覺得這種計劃系統不是太適合我。我甚至覺得這種筆記法「形式大於內容」,可能更適合 show 給別人看而不是幫助自己計劃生活。網上可以找到很多非常有文藝風格的 Bullet Journal ,對我而言我覺得要製作出這樣的內容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因此很難持之以恆。

Bullet Journal 例子 圖片來源:Unsplash @mattragland

我自己比較喜歡的方式,是簡單的使用 Todo List 應用程式。因為我自己是 App 控,因此 Todo List 類的 App 試過不少,最初的 Evernote, 到專門的待辦清單 App 如 Wunder List, Any.do,Trello,Sorted, 2Do,Todoist 等等,基本都使用過它們的付費版。但總是覺得或多或少有缺憾。直到後來發現了 TickTick ,這個 Todo List App 探索之旅才終於算可以暫時停止了。

TickTick

TickTick 作為一個 Todo List App,它基本囊括了之前很受歡迎的 Todoist 的基本所有功能,如清單分類,標籤,自定義過濾器,自然語言識別,成就系統, Apple Watch 支援等等,還支援類似 Trello 的 Kanban 視圖。而 TickTick 的另一個特點是,它還集合了習慣養成,番茄時鐘,行事曆等功能。這些功能集中在一起,已經足以勝任我的個人規劃系統。(工作上的計劃則有另外的程式來處理,之前是 Trello,現在則開始使用 ClickUp )

我現在正在嘗試在前一天晚上睡覺前,花約摸 10-15 分鐘時間想想看第二天的待辦清單,並進行分類和優先次序編排,透過這個過程,我切實體驗到很多事情,如果你不去計劃,則永遠不會去做的道理。同時,我也是用 TickTick 的習慣養成功能,將一些要持續的習慣用它來追蹤,例如最睡早起,閱讀,飲水等等。在這樣的計劃系統下,我這幾個月的成效算是令人滿意,疫情期間最難堅持的運動,都能基本保證每週至少有 5 天的運動次數。

不過,計劃系統這個真是因人而異,但我覺得幾個重點是:

  • 簡單可行,自己喜歡和用著開心;
  • 隨時可以接觸到(因此我選擇 App 而不用傳統筆記本,任何平台都可以輕易取得);
  • 安全,可信賴,不會丟失數據;

花時間去作總結

計劃,執行之後就是作總結。作總結的好處是,可以將一段時間的經歷,收穫 ,教訓,強化到大腦裡,並且留下永久的記錄。其實就算不作總結,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當下的自己也定然會有一些得著,有一些「如果來多一次我會怎樣」的想法。作總結,便是將這些想法更加精要的加以提煉。作總結的時候會思考,這個思考的過程無形中也是一個很好的自我提升的過程。人畢竟不是機器,大腦的記憶力有限,很多事情如果不做記錄,要不了多久就會徹底忘記。

上面說到的「Bullet Journal 」,也可以用來進行很好的總結,但我還是喜歡用 App 來完成這個工作。我目前使用的是「Grid Diary 格誌」,它會用問答的形式讓你填寫一些預設的問題,或是你自己設計的問題,從而能夠快速而且有目的的完成當日總結,不至於無話可說。你可以設定每日,每週,每月的不同問題模板,從而進行不同時期的總結。

Grid Diary 格誌

Simple is Better,簡單有時候會很美

我當然不是極簡主義者,也不認同極簡主義,但簡單就是美,在某種程度上我也是非常同意的。將生活中一些雜亂事物整理好,將不必要的事或物去除,對讓生活更有條理,有很大的幫助。

將生活中一些雜亂事物整理好,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比如我們的書桌,我們的臥室。在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中,人們的心情會更容易正向發展,從而更加 Productive。雖說我自己的環境並不會很雜亂,但我也經常出現東西找不到,拉開抽屜東西亂成一團的情況。因此這一點我還在不斷學習提高中。好在身邊有很好的榜樣,對比之下就會產生動力。因此最近我準備制定計劃,定期就要強制整理一下自己的周邊起居環境。

除了現實世界中的東西,虛擬世界中的東西亦是如此。電腦的桌面,手機的 Apps,都符合相同的邏輯。舉例我手機的主畫面,之前我喜歡將所有常用 App 放在檔案夾中全部堆砌在主畫面,最近這段時間則嘗試在這些「常用 App」中再進行「斷捨離」,只留下最最常用的 App 放在主畫面。這樣一來驚奇的發現每次看手機心情都好了一些,因為不用每次多按幾次,不用再在一堆檔案夾中尋找 App,另外發現,其實手機中那麼多 App ( 我安裝了 905 個 App ),真正常用的其實並不多。

手機的 Apps

「15 分鐘法」對付拖延症

拖延也是有條理生活的一大對手,人不是機器,總會有一大堆的理由將一些原本要做的事情一直拖著不做。( 我寫這篇文章亦是如此,拖足14天 )。但我最近在一個 Youtube Channel 中看到了有人介紹一種 「15分鐘法」來對付拖延症,具體的做法是當你應該做一件事但又提不起精神或者想拖延的時候,不妨嘗試硬著頭皮做 15 分鐘,如果 15 分鐘後都依然覺得不想做,那就光明正大的允許自己改期。

這個方法的妙處在於,很多時候,一旦我們開始做一件事情,則代表已經跨過了最難的一關,一旦開始,便很容易的能夠繼續下去。就好像我寫這篇文章一樣,拖足 14 日,直到今晚 7 點,才硬著頭皮開始寫,但沒想到一旦坐下,便無法收手,一氣呵成。

重視健康

健康是一切的基石, 沒有了健康,一切都是空談。只可惜有時候我們唯有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直到現在我依然記得十幾年前有個無良醫生在沒有確切證據的情況下對我說我可能有非常嚴重的疾病,結果在等待進一步報告的那兩個星期,我宛如行屍走肉一般,感覺死亡即將降臨。那兩個星期我不斷回想自己生活中的壞習慣,並且立志如果化驗結果正常我一定要改掉生活中的壞習慣。結果最後證明只是普通的炎症,頓時感覺重生一般。

健康是最重要的資本,沒有了健康,再有錢再有地位都是空談。有些健康問題我們無法避免,但更多的健康問題我們完全可以透過改變生活壞習慣來避免。透支健康而換取其它回報,實在是最傻最傻的做法。

因此,要想生活更有條理,重視健康,養成更健康的生活習慣是重中之重。戒除煙酒,充足的睡眠,多運動,吃的更健康一點,工作生活平衡,現在多注意一點,日後的你必將感激今天的你。